強拆天星多後遺症 信任更少發展更難
以下節綠自今天(2006年12月18日)的明報社評
....強拆天星棄置鐘樓,是強政勵治的表現嗎?如果單看一時一事,也許效率確實較高,不用花費額外的時間和金錢去完成原定的道路工程計劃。然而,如果把眼光放寬放遠一點,便會看到其實是弊大於利,得不償失。
天星鐘樓雖成為過去,但示威者已決心轉戰皇后碼頭,阻擋明年2月的清拆行動。一群中西區區議員看到天星事件,昨日站出來重申反對政府不保留域多利監獄F倉的立場,要求整個監獄原址保存。西九龍的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也站出來,提早揚聲反對為興建中九龍幹線清拆油麻地警署。可以預見,日後當重建現政府總部的方案出台,反對重建或要求大面積保存的聲音將會很大。這些都是強拆天星的後遺症。
清拆天星鐘樓一事,不但暴露了政府對市民眷念舊建築物後知後覺,也突顯了行政官僚缺乏文化視野的弱點,新天星碼頭的仿古設計,對照舊碼頭和鐘樓的命運,印證了文化界指政府「寧要假古董,不愛真文物」的批評。這個評語深入民心,日後政府推動文化建設,將會事倍功半.....
原文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